在线教学分享 | 除了技术 我们更要思考网络情境育人

天游线路检测中心 - 天游ty8线路检测中心登录

在线教学进入第三周了,老师们精通技术工具的同时,也会对特殊时期的教育教学产生更多思考。今日推荐新闻与传播学院徐艺心老师的《疫情时期教学实务探析》一文,以"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为例,构建畅通在线教学渠道的三级方案,并形成自己的在线教学反思。其中,课件PPT中新增“指引页面”等细节可以让在线教学切换自如。更重要的是,徐老师特意提到了网络情境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忧天下”情怀来完善育人模式。由此让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让在线授课有“内涵”,在线互动有“温度”,在线课堂有“聚力”。


疫情时期教学实务探析

——以"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课程为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创新了师生之间的联结方式。今天已经是网络教学的第三周,在应对与探索中,老师们与学生们一起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实现了特殊时期远程教学的目标。在这里,我想就“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这门课,分享一下我与学生们共同进行的一些探索。

渠道构建是实现正常教学的核心。雨课堂是学校推荐和要求的第一课堂,具有记录签到、实时答题以及数据分析等先进功能,为教师掌握课堂情况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较大程度上节省了教师管理课堂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由于雨课堂并非专门针对网络直播授课开发的软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无法实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语音互动。"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恰好是一门需要依托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多轮语音互动的课程,所以我们将腾讯会议作为第二课堂,用于讲授和互动。除此之外,同其他任何一种网络平台一样,雨课堂和腾讯会议在授课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网络欠稳定的问题,尽管后者并不多发。所以我们提前建立了以教学班为单位的微信群,以保证在网络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转入微信群,通过PPT截图+语音授课的方式完成授课。总结起来,我们在渠道构建方面设计了三级方案(如图1),来保证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

图1 构建教学渠道的三级方案


为了实现三级方案的统一,我们在雨课堂课件中制作了“指引页面”(如图2)来表明此时此刻在哪里。


图2 指引页面


教师与学生的联结更为紧密、更为深刻是这次网络教学带来的意外收获。在正式开课前,学校号召师生通过试课等方式做准备。准备工作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微信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直达式联系。我们通过辅导员推荐班委、班委向全班同学分享二维码,在两天之内做到了全员入群,从辅导员的积极支持到全体学生的主动配合,都为后面的正式开课提供了条件和信心,凝心聚力就从这一刻开始了。开课后的前两周,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对网络授课方式的积极适应期。既是适应也是磨合。欣慰的是,从准备设备到心理调适,从课前预习到课后作业,同学们都能够按照老师的引导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学习要求。冰冷的机器并没有浇灭同学们的求知热情,非见面式管理并没有影响同学们的学习自觉性。相反,由于在整个试课和上课过程中全员参与,共同协商解决实际问题,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理解与信任。有了这个基础,同学们与老师的联系更加频繁,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在课下与老师交流,表达自己对疫情环境中现实问题的思考。我切实感受到了青年学生们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忧天下”情怀,也深刻体会到了他们求真求善求美的拳拳之心。我想这可以算是“情境式育人模式”的一次实践吧。

疫情虽然在人与人之间设置了物理层面的空间障碍,但丝毫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沟通。我们人类社会的许多公共机制正是在面对集体灾难、共同困难的过程中建立的,每一个个体正是在对集体力量的感受和认知中萌发团结协作、勇敢担当的观念和精神的。在这样一场大考验中,若要问收获,通过掌握网络教学技能来改革教学模式为其一,通过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忧天下”情怀来完善育人模式为其二。做此探析,抛砖引玉。


徐艺心

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新闻教研室讲师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

主授课程

本科课程“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传播学概论”

硕士课程“新闻传播政策、法规与伦理”等

研究方向

新闻法规、网络法、新闻伦理、传播理论



欢迎老师们投稿至 bsujxk@bsu.edu.cn

期待您的优秀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