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彪生 天游线路检测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东京奥运会激战正酣,备受国人关注。对于竞技体育而言,金牌或奖牌数量不可避免会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这正是竞技体育的魅力所在。但如果把胜负当成奥运赛场上的全部,过分关注运动员的得失以及金牌或奖牌的数量,就容易陷入狭隘的体育观。不可否认,奖牌对于竞技体育运动员来说非常重要,但奖牌并不能代表一切。作为享受体育的观众而言,应该理性看待运动员的胜负,正确看待奥运会金牌或奖牌的数量,更多关注到体育本身。
在东京奥运赛场上,中国运动健儿凭着超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面对对手毫不畏惧,以高超的专业水准对待每场比赛,得到国人的普遍认可,也向国人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尤其是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在奥运赛场上响起,那份热血沸腾、为之自豪的情感,在国人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对于运动员来说,每四年的奥运会就是他们经历的国际体育大考。其中存在的许多变量无法预测,任何人都不可能永远保持第一、必须保持第一。尤其是这届被疫情延期的东京奥运会显得更为特殊。在比赛场地受限,项目规则随时可能调整等情况下,哪怕是乒乓球、跳水等中国优势项目的运动员也难免会存在失误。当然,运动员在赛场上争金夺银,这是竞技体育的根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因为个别运动员没有达到心中所愿,他人就能对其吹毛求疵、嗤之以鼻,甚至做出极端评论,对运动员进行网络语言暴力。
体育是人的体育,最终是为人而服务。《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可见,奥林匹克运动本身就是服务于全人类,是以追求人的权利,营造和谐发展的世界为目的。而对于个人而言,奥运会更是运动员展示体育人的个性、超越自我,实现价值的国际舞台。只有将体育个人回归到如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的主体性”上,才能更好地理解运动员们在每场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换句话说,体育运动是以人为目的,而不是将人看成手段。人是体育项目的主导者,也是体育活动的实践者和创造者。每场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育品质、体育素养、体育智力、体育之美等都充分展示人的主体性,关联着人的价值所在。因而,基于人对体育文化的需要,在观赛中要自觉回归到体育本质,看到体育追求的身体方面的健康活力与美,看到体育背后所传递的精神力量,即通过体育展示人的自觉、自主、自为、创造等价值与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成绩不仅仅在于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块奖牌,更在于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自强不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
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人,运动员将体育运动作为其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方式。在人生价值关系中,人既是主体又是个体,反映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包含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而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最大程度满足他人、社会的需要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物质需要,还包括可贵的精神需要。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并不仅仅是为个人而战,同时也为国家、民族而战。也就是说,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为国家赢得奖牌,在展示体育精神、体育魅力中赢得他人、社会的尊重,去实现社会价值。作为观众,评价和衡量运动员的价值,不能仅仅看其是否获金牌或有无金牌,还应该看到其在赛场上不怕挫折、永不言败、勇攀高峰、追求卓越、拼搏自强的精神所在。如果只是用奖牌来衡量运动员对梦想的追求,而忽略他们在赛场上挑战自我以及带来的精神财富,是不是有些太过狭隘呢?只有让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一样回归到大众的理性认识之中,给予运动员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才能让更多人正确看待体育运动,从中感受到体育的力量与激情。
竞技赛场上的竞争是残酷的。正因如此,我们更不能因为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一次的失败而抹杀他的全部。能够站在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都是英雄,都值得敬佩。我们不必过分解读运动员赛场上的胜负,更应该关注运动员所追求的活力、健康、快乐的运动价值,更应该关注运动员所带来的体育精神。毕竟,这些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它比金牌更重要。
原文链接:胜负并不是奥运赛场上的全部 人民论坛网
作者简介:
秦彪生,1982年,男,法学博士,中共党员,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伦理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018年中国社科院博士后。现为天游线路检测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承担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选修课《伦理学与生活》、研究生《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专题研究》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动力机制研究》,北京市课题《习近平高校党建思想研究》《体育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径研究》《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校自主课题《体育领域廉洁文化建设研究》《伦理视域下体育院校大学生廉洁教育实效性研究》等。参与《体育领域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著有《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简明读本》等,在《党政论坛》《学习论坛》《前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二十多篇,曾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入选北京市“扬帆资助计划”,曾获得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