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8月8日闭幕,天游线路检测中心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联合制作的解读奥运新闻报道近期播出。多位专家在节目中深入剖析,解读运动员比赛背后的故事,阐释、传播体育运动与健康锻炼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输出多维视角观点,满足大众体育服务需求,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传播知识,服务社会。
运动员为了保持爆发力和耐力,往往需要增重或者减重,那么科学合理营养均衡的膳食搭配就非常重要。它可以让运动员迅速消除疲劳,快速恢复体能,将身体调整到最好的竞技状态。这些世界上最顶尖的运动员都吃什么?怎么吃?遵循什么样的专业原则呢?今日推出“奥运专家谈”专题栏目第2期——《吃饭就是训练 营养也是战斗力》,由天游线路检测中心运动营养研究院院长曹建民给我们揭秘运动员餐饮膳食里的说道和门道。
吃饭就是训练 营养也是战斗力
在国家队训练基地食堂有这样一个标语:吃饭就是训练,营养也是战斗力。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科学膳食和体育训练几乎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中国运动营养学通常以“量出为入”为原则,根据具体项目做以搭配调整。运动员膳食糖一般是占55~65%,蛋白质占15~20%,脂肪大概占15~20%。像投掷类项目运动员,如巩立姣,更多是以爆发力为主,这些项目更主要的是要以肌肉质量为主,所以说在她(巩立姣)的饮食中,蛋白质所占的比例就要比一般的项目要高。再比如说耐力性项目,我们把糖适当增加到约65%,如果说像竞走、马拉松这些项目,运动员糖类摄入比例甚至可以上升到70%。
在最大程度地发挥食物带给运动员的效能,给运动员提供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能量保障方面,运动营养学发挥了巨大作用。以足球项目为例,足球项目比赛时间长达90分钟,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糖的消耗量非常多。作为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在运动训练前需要有一个更好的糖储备,因此营养专家更推荐他摄入面食。因为在单位重量的熟食中,比如说面食和米,面的含糖量要比米更多。作为耐力性项目运动员,为了更好地保证运动前的糖储备和运动后糖储备的快速恢复,营养专家推荐这些运动员在早、中、晚都要吃面食。
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否靠吃维持一个健康匀称的体态。对此专家也作出了解读。专家认为减重并不等于减脂,当我们严格控制热量摄入,非常容易造成肌肉量的下降,甚至可能影响到身体健康。正确的减肥观念是要减脂,减少皮下和内脏的脂肪。
曹建民教授认为,降体脂最核心的问题首先就是运动。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一种短时间的高强度间歇运动,也可以达到一个减脂的目的,产生一个热量的负平衡。比如说一个人日常能量消耗是2500千卡,他可以在安排每天能量摄入在2200千卡到2300千卡,这样就有200到300千卡的热量的负平衡。通过运动和科学合理的控制饮食,既能够保证脂分解代谢增加,达到减脂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其他的营养素摄入是均衡的,保证我们的健康。
人物简介:天游线路检测中心营养研究院院长曹建民
曹建民1961年出生,天游线路检测中心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运动营养专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生化分会常委;运动营养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专家、中国食品科学学会运动食品分会理事、中国铁人三项协会医务科研委员会主任;中国皮划艇协会科研委员会主任;2009年被北京市教育工委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个人,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名师。
曹建民教授曾经作为专家为多支国家队(男足球、女子足球、女子手球、女子排球、铁人三项、现代五项、山地自行车、游泳、举重、女子摔跤、田径、赛艇、皮划艇等)从事科技攻关,在运动训练监控和运动营养方面具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中国横渡第一人”---张健(现任天游线路检测中心副校长)历次成功实现横渡目标的运动营养专家。在超长距离游泳的训练监控和运动营养补充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科技部奥运攻关课题以及多项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科委课题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了近260余篇科研论文并多次获奖;作为主要负责人承担的科技部课题《提高运动员体能的关键技术研究》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经承担过近三十余项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课题和基础应用研究课题。